“正得发邪”的样板戏,凭啥这么火?

奇艺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1-09 09:26 1

摘要:这两天,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放出了一支宣传短片。短片弥漫着一股子浓郁的样板戏味道,小哪吒嘴里有板有眼的念着打油诗,手上比划着京剧打功里的“起霸”动作。

这两天,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放出了一支宣传短片。短片弥漫着一股子浓郁的样板戏味道,小哪吒嘴里有板有眼的念着打油诗,手上比划着京剧打功里的“起霸”动作。

不得不说,《哪吒》电影主创人员和宣传人员很会来事,牢牢抓住了当下的流行元素,将小哪吒化身为样板戏中的角色。网友总结了天庭三大街溜子,一块石头两斤藕,三只眼睛牵条狗。这个短片一下子就将哪吒天庭街溜子的形象立了起来。

样板戏的突然走红

2024年,样板戏突然就在网络上火了起来,一些失传已久的样板戏桥段纷纷被网友们进行了各种二创。这些样板戏桥段里的人物一个个精神抖擞,在舞台上虎步蛇形、闪转腾挪,小小的方寸之地似乎能给人无穷的力量。在网友的众多评论中有个词总结的很到位,叫“正得发邪”。

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说,样板戏可能是一种陌生而新奇的艺术形式。但对于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样板戏承载着他们的青春记忆,是往昔岁月的生动象征。曾几何时,样板戏作为当时为数不多的文艺作品,深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工厂里有样板戏演出队,商店里有样板戏小分队,机关里有样板戏宣传队,农村生产队也有样板戏演出队,可谓遍地开花。学校组织观看样板戏,家里的收音机播放着样板戏,就连门口的广播匣子传出的也是样板戏的旋律。街头巷尾,人人都能哼唱几句“临行喝妈一碗酒,浑身是胆雄赳赳”“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

但是为什么经过网友们二创之后的样板戏看起来正得发邪呢?

这里面既有历史背景与价值观差异的问题。样板戏是在特定历史时期产生的,遵循“三突出”创作方针,在人物塑造上存在非正即邪的二元对立,缺乏对人性的真实刻画,这种创作模式在今天看来显得刻板和失真。

而当下社会的价值观更加多元和复杂,当网友以现代的视角去重新审视和创作样板戏时,会觉得其中所传达的那种极致的、单一的“正”与当下的观念存在冲突,从而产生“正得发邪”的感觉。

也有创作手法与表现形式的变化带来的反差。在二创过程中,网友们为了追求搞笑、新奇的效果,往往会对样板戏中的经典元素进行夸张和戏谑化处理。比如,对演员的表演动作、表情进行放大和变形,或者将原本严肃的台词改编成幽默诙谐的内容,这种夸张和戏谑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样板戏原有的庄重感,使其在对比之下显得“正得发邪”。

网友们还将样板戏与现代流行音乐、舞蹈、时尚等元素相结合,创造出一种奇特的混搭效果。比如,给样板戏配上电子音乐、街舞动作等,这种不同时代、不同风格元素的碰撞,使得样板戏原本的“正”在新的语境下显得格外突兀,进而产生“邪”的感觉。

还有传播与接受环境变化带来的影响。网络平台的传播特性使得信息的传播更加快速、广泛和碎片化。在网络文化中,娱乐化、恶搞风盛行,网友们对于各种文化现象往往会以轻松、调侃的态度去对待。样板戏在这样的传播环境中,也难以避免被娱乐化解读和二次创作,其原本的严肃性被消解,“正”的一面在网络的戏谑氛围中被扭曲,呈现出“正得发邪”的效果。

当下的年轻受众大多没有亲身经历过样板戏产生的那个时代,对样板戏所承载的历史、文化和政治内涵缺乏深入的了解和理解。他们更多地是从娱乐和新奇的角度去接触和创作样板戏,缺乏对其原初意义的尊重和敬畏,容易在二创中出现过度解读或歪曲的情况,导致样板戏看起来“正得发邪”。

样板戏本来的样子

一方面,样板戏扎根于传统戏曲深厚土壤。以京剧为主要载体,传承了京剧唱、念、做、打等精湛技艺,一招一式尽显古韵,一颦一笑饱含风情。像《红灯记》里李玉和的亮相,那标准的京剧台步、刚劲有力的手势,瞬间将英雄气概展露无遗;《沙家浜》中阿庆嫂的念白,字正腔圆、韵味醇厚,京剧韵味十足。

另一方面,样板戏大胆引入当时的新元素,实现了创新性发展。在音乐上,巧妙融合交响乐,让激昂雄浑的西洋交响乐与清脆激昂的传统京剧乐器相得益彰。

如《智取威虎山》中“打虎上山”的经典片段,开场急速的锣鼓节奏,瞬间点燃紧张氛围,紧接着加入的马蹄声、圆号声,与杨子荣豪迈的唱腔完美配合,生动描绘出茫茫林海、冰天雪地中英雄纵马驰骋的壮丽画面,强烈的节奏感与磅礴气势,令人热血沸腾。

表演形式上,样板戏打破传统程式化束缚,更加贴近生活。演员们的表情、动作细腻入微,生动展现人物内心世界。还是以《沙家浜》“智斗”这场戏为例,阿庆嫂周旋于刁德一和胡传魁之间,通过一个眼神、一个手势,巧妙传递信息,将机智、沉着的地下党员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让观众仿佛置身于那个紧张激烈的斗争场景之中。

舞美设计方面,样板戏借鉴西方写实风格,打造出逼真场景。精致的道具、还原历史的布景,配合巧妙的灯光音效,给观众带来身临其境之感。当舞台上呈现《海港》的码头场景,忙碌的工人、堆积的货物,在灯光的映照下,真实感扑面而来,让观众深切感受到那个火热的劳动年代。

样板戏走红背后的原因

一是对传统艺术的反叛。部分网友可能出于对传统权威和既定文化模式的挑战心理,故意以一种与众不同的方式去对待样板戏。他们试图通过对样板戏的二创,来表达自己对传统艺术的独特见解和对既有文化秩序的质疑,展现自己的个性和创造力。

二是对社会心理的映射。当下社会节奏快、压力大,人们渴望寻找一种简单、纯粹的精神寄托和娱乐方式。样板戏二创作品以其简洁明了的内容、“正得发邪”的精神内核和强烈的节奏感,满足了人们的心理需求。同时,二创中的娱乐化和戏谑化元素,也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宣泄压力、放松心情的途径,成为社会心理的一种映射和慰藉。

三是借助了短视频平台的影响力。短视频平台的快速发展和广泛普及为样板戏二创的走红提供了强大的传播动力。其算法推荐机制能够精准地将二创样板戏推送给感兴趣的用户,迅速扩大了作品的影响力和传播范围。短视频的碎片化、娱乐化特点也与样板戏二创的风格相契合,使得观众更容易接受和参与其中。

四是体现了现代价值观的多元与碰撞。样板戏二创的走红引发了不同价值观的碰撞。一方面,样板戏所传达的集体主义、英雄主义等价值观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传承和弘扬,满足了人们对正能量和精神追求的需求;另一方面,现代社会的多元价值观也促使人们对样板戏中的一些观念进行反思和批判,如对个体价值的忽视、人物形象的单一化等。这种价值观的碰撞提醒人们要在传承中不断进行价值观的更新和融合,以适应时代的发展。

结语

在时代的快速变迁中,怀旧情绪悄然蔓延,而样板戏恰如一把神奇的钥匙,解锁了几代人的集体记忆。

对于老一辈人来说,样板戏承载着他们的青春岁月。那些年,样板戏是为数不多的娱乐方式,伴随他们度过艰苦却又充满激情的时光。

对于年轻一代,透过样板戏,窥探到那段特殊历史,感受先辈们的精神风貌。当年轻人试着哼唱几句“今日痛饮庆功酒,壮志未酬誓不休”,仿佛与过去的时代建立起一种奇妙连接,在跨越时空的对话中,体会到不一样的情怀与力量。

在这个流量为王的时代,一切能带来流量的东西都会被发掘出来,样板戏只不过是恰逢其会罢了。

来源:墨客杂谈

相关推荐